念珠菌病的定义
念珠菌病是由各种致病性念珠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念珠菌是一种酵母样真菌,其中最常见的病原种为白色念珠菌。
病因
- 病原菌: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也可寄生在正常人体皮肤、口腔、胃肠道、肛门和阴道黏膜上而不发生疾病,是一种典型的条件致病菌。
- 感染来源: 念珠菌感染的来源可以是外源性的,如接触外界菌体或医院环境获得;但大部分感染属于内源性感染,即自身口咽部、消化道、阴道等处的念珠菌。
- 易感因素: 免疫功能下降(如糖尿病、HIV感染/艾滋病、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妊娠、肥胖等。
临床表现
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
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 口咽部念珠菌病(鹅口疮): 常见于舌、软腭、颊黏膜、齿龈、咽部等处,患者自觉疼痛、吞咽困难、食欲不振。
- 食管念珠菌病: 主要见于恶性肿瘤和艾滋病患者,表现为食管痉挛、咽下困难、胸骨后灼痛感。
- 阴道念珠菌病: 表现为阴道壁充血水肿,阴道黏膜覆盖灰白色假膜,阴道分泌物增多,白而黏稠,也可稀薄,典型病例伴有豆渣样白色小块。
-
皮肤念珠菌病
- 念珠菌间擦症: 常累及腋窝、乳房下、腹股沟、肛周等皮肤皱褶处,表现为红斑、丘疹或小水疱,可有瘙痒。
-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主要见于先天性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患者,表现为红斑鳞屑性皮疹,头发稀疏脱落等。
-
系统性念珠菌病
- 念珠菌血症: 为危及生命的严重真菌感染,可导致多个脏器受累,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 呼吸系念珠菌病: 可致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出现低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 消化系念珠菌病: 可致食管炎、肠炎等,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 泌尿系念珠菌病: 可致肾盂肾炎等,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 中枢神经系念珠菌病: 可致脑膜炎、脑脓肿等,出现头痛、发热、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症状。
诊断
念珠菌病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 体格检查: 观察皮肤、黏膜等受累部位的症状和体征。
- 实验室检查: 包括直接镜检、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以确定病原菌。
- 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等,用于评估感染的部位和范围。
治疗
念珠菌病的治疗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 抗真菌药物: 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 对症治疗: 如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潮湿环境等,以减少念珠菌的生长。
- 手术治疗: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感染等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念珠菌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并遵循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