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一种由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代谢症群、交感神经兴奋及多系统受累。以下是综合整理的相关信息:
一、核心定义与病因
- 定义: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和分泌过量甲状腺激素(T3、T4),导致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的临床综合征。
- 主要病因: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Graves病(占80%-85%),与TSH受体抗体(TRAb)异常相关。
- 甲状腺结节或腺瘤:如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
- 其他因素:遗传、感染、精神压力等可能诱发。
二、典型症状
甲亢症状与激素水平、病程及个体差异有关,常见表现包括:
- 代谢亢进:怕热、多汗、体重下降、食欲亢进但消瘦、易疲劳。
- 神经系统:烦躁、易怒、失眠、手抖(震颤)、注意力不集中。
- 心血管系统:心悸、心动过速(静息心率>100次/分)、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展为甲亢性心脏病。
- 眼部症状:
- 单纯性突眼:眼裂增宽、眼球轻度突出。
- 浸润性突眼:眼球突出明显(超过正常3mm)、复视、视力减退,甚至角膜溃疡。
- 其他:腹泻、月经紊乱、肌无力、胫前黏液性水肿(皮肤增厚、橘皮样改变)。
三、诊断方法
- 甲状腺功能检测:
- TSH(促甲状腺激素):最敏感指标,通常低于正常。
- T3、T4、FT3、FT4:水平升高。
- 抗体检测:TRAb、TPO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等用于鉴别自身免疫性甲亢。
- 影像学检查:
- 甲状腺超声:评估甲状腺大小、血流及结节。
- 碘-131摄取率:区分Graves病与亚急性甲状腺炎。
四、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
- 抗甲状腺药物(ATD):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通过抑制激素合成控制病情,疗程1.5-2年,需监测肝功能和白细胞。
- 适用人群:轻中度甲亢、孕妇、儿童及术前准备。
- 放射性碘治疗(碘-131):
- 破坏甲状腺组织,减少激素分泌,治愈率约80%,但可能导致永久性甲减。
- 禁忌症:妊娠、哺乳期、严重眼突。
- 手术治疗: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显著、压迫症状或怀疑恶性结节。
- 术前准备:需用抗甲状腺药物和碘剂稳定甲状腺功能。
五、注意事项与并发症
- 饮食管理:低碘饮食(避免海带、紫菜),补充高蛋白、维生素。
- 定期复查:监测甲状腺功能、肝功能和血常规,调整药物剂量。
- 并发症预防:
- 甲亢危象:感染、手术或应激可能诱发,需紧急处理。
- 骨质疏松:长期甲亢需补充钙和维生素D。
六、特殊人群影响
- 孕妇:甲亢可增加流产、早产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丙硫氧嘧啶。
- 儿童: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谨慎选择药物剂量。
总结:甲亢需通过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若出现疑似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完善甲状腺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