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颤动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缺血,其他重要诱因包括电解质紊乱、遗传性心脏病及药物副作用等。这种致命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源性猝死,需及时识别高危因素并干预。
-
冠心病与急性心肌缺血:约80%的室颤病例与冠状动脉疾病相关,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电活动紊乱易触发室颤。前壁大面积心梗风险更高,且慢性缺血患者的室颤复发率可达30%。
-
电解质失衡: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及低镁血症会干扰心脏电传导,显著增加室颤风险。例如严重腹泻导致的低钾可能直接诱发恶性心律失常。
-
心肌结构与遗传因素: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器质性病变易引发电信号异常。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也占一定比例。
-
药物与外部刺激:洋地黄中毒、抗心律失常药(如延长QT间期的药物)可能致心律恶化。触电、严重缺氧或手术意外等外部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
心理与代谢危险:长期焦虑、高压状态及代谢综合征(如肥胖、糖尿病)会间接促进室颤发生,需综合管理基础疾病。
若出现突发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心肺复苏并使用除颤器。高危人群应定期心电监测,控制基础疾病是预防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