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过敏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询问病史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过敏史、家族过敏史,以及近期是否接触过疑似致敏物,如花粉、动物皮屑、毛发、尘螨、甲醛等,以此初步推测过敏原。
体内检测
- 皮肤点刺试验: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浸液滴于皮肤表面,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若受试者对该过敏原过敏,15 - 20 分钟内针刺局部会出现风团和红晕。此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较高,能在短时间内检测多种过敏原,费用相对较低,但检测结果受抗过敏药物、激素药物及皮肤状态的影响,检测前需停用相关药物,且检测的过敏原种类相对较少。
- 斑贴试验:将预处理后的可疑致敏物或者标化的过敏原成分加入斑试器中,贴于背部脊柱两侧或前臂屈侧,贴敷 48 小时后去除斑试器,在第 72 小时观察皮肤反应,必要时可增加观察次数。主要用于检测日常接触的化学制品,如甲醛、硫酸镍等,以及护肤品、化妆品过敏等。
- 皮内试验:将含有某种物质的液体注入皮肤内,若皮肤出现肿胀,则患者可能对该物质过敏。临床上常用此试验来检查患者是否对某些药物过敏。
- 过敏原激发试验:包括口服激发试验、吸入激发试验、鼻黏膜激发试验、眼结膜激发试验等。以口服激发试验为例,让患者口服可疑过敏原,观察是否出现过敏症状,主要用于食物、药物或其他过敏原的检查,但该方法有一定风险,可能会诱发严重的过敏反应,一般在其他检测方法无法明确过敏原时谨慎使用。
体外检测
- 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血清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特异性 IgE 抗体水平。当过敏个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特异性 IgE 抗体,以此判断患者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该方法属于体外检测,痛苦小,不会诱发全身过敏反应,不受皮肤状态和药物的影响,对于正在服用抗组胺药或有皮肤病的患者也适用,还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过敏原,但检测费用相对较高。
- 食物不耐受检测(特异性 IgG 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食物特异性 IgG 抗体,来判断患者对某些食物是否存在不耐受情况。不过,IgG 升高不一定完全代表过敏,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如果怀疑有过敏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