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罗威纳犬咬伤后,首诊应挂急诊科或外科,若伤口较深或出现感染迹象需转感染科,同时必须接种狂犬疫苗。关键处理步骤包括:立即冲洗伤口、评估伤情、注射免疫球蛋白(如需)及规范接种疫苗。
-
急诊科优先处理
任何动物咬伤导致的出血、疼痛或皮肤撕裂伤,均需第一时间到急诊科清创止血。医生会使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并评估是否需要缝合或注射破伤风疫苗。若伤及头面部或伴随休克症状,急诊科会启动多科室联合处置。 -
外科与感染科的协同作用
外科负责深度伤口的清创与修复,尤其针对肌肉、神经损伤;感染科则排查狂犬病、细菌感染风险。若伤口红肿流脓或发热,需在感染科进行细菌培养并开具抗生素。罗威纳犬咬伤易造成贯穿伤,需特别注意厌氧菌感染预防。 -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不可拖延
即使犬只接种过疫苗,仍需按暴露等级处理:- Ⅰ级暴露(接触无破损皮肤):无需处置;
- Ⅱ级暴露(轻微破皮无出血):立即接种疫苗;
- Ⅲ级暴露(贯穿伤或黏膜接触):加注免疫球蛋白。疫苗需按“5针法”或“2-1-1”程序完成接种,孕妇与儿童也不例外。
-
后续观察与复诊要点
72小时内密切监测伤口变化,若出现麻木、痉挛等神经症状需挂神经内科;接种疫苗后出现过敏反应需转变态反应科。狂犬病潜伏期可达数月,全程接种后仍需避免剧烈运动与免疫抑制剂使用。
及时就医是降低致死风险的核心,切勿因伤口表浅而忽视规范处置。建议保存犬只疫苗接种记录供医生参考,并主动要求开具《狂犬病暴露处置知情同意》以确保流程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