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罗威纳咬伤后判断是否"没事"的关键在于观察伤口深度、出血情况和感染迹象,同时要评估咬伤部位和狂犬病暴露风险。若伤口较浅、出血少且无红肿热痛,通常情况较轻;但若出现深部撕裂、持续出血或异常症状,则需立即就医。
1. 伤口初步评估
- 检查咬痕深度:表皮破损(轻微)还是深达肌肉/骨骼(严重)
- 观察出血状态:毛细血管渗血(可自愈) vs 动脉喷溅/静脉涌血(需止血)
- 记录咬伤部位:面部/颈部/关节处风险更高,四肢远端相对安全
2. 感染风险信号
- 24小时内出现伤口红肿、发热或跳痛
- 渗出黄色脓液或产生腐臭味
- 伴随发热(体温>38℃)或淋巴肿痛
- 伤口周围出现红色放射状条纹(淋巴管炎)
3. 特殊风险排查
- 确认犬只疫苗接种史(特别是狂犬疫苗)
- 被未免疫犬咬伤需按三级暴露处理
- 破伤风免疫超过5年需加强接种
- 糖尿病/免疫力低下者感染风险倍增
4. 72小时观察期
- 浅表伤口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消毒2次
- 深伤口需缝合后定期换药
- 记录体温变化(每日2次测量)
- 犬只10日内死亡需立即报告疾控中心
即使伤口看似轻微,所有罗威纳咬伤都应彻底冲洗15分钟(肥皂水+流动清水)。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被咬后建议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狂犬病致死率100%,任何可疑暴露都必须专业评估,切勿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