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家狗挠伤后需立即处理伤口并评估狂犬病风险,关键步骤包括:彻底冲洗消毒、根据暴露等级接种疫苗、避免包扎伤口。 即使宠物已接种疫苗,仍建议就医判断,因狂犬病致死率近100%,预防是关键。
-
伤口紧急处理:用20%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深伤口需灌注清洗。挤压排毒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保持伤口暴露。切忌用嘴吸伤口或涂抹软膏,以免病毒滞留。
-
暴露等级与医疗干预:轻微抓伤无出血(II级暴露)需接种狂犬疫苗;贯穿性伤口或黏膜接触(III级暴露)需加注免疫球蛋白。若宠物疫苗记录不全或行为异常,一律按最高风险处理。
-
疫苗接种时效:首针应在24小时内完成,后续按“5针法”(当天、3/7/14/28天)或“2-1-1”程序接种。既往接种过疫苗者需加强2针,超5年则重新全程接种。
-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孕妇、儿童、免疫缺陷者被挠伤后需优先就医,医生会评估权衡疫苗安全性。同时需警惕破伤风风险,必要时接种抗毒素。
-
宠物管理与观察:挠伤后隔离观察宠物10天,若出现狂犬病症状(如异常攻击、流涎),立即上报疾控中心。日常应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并避免嬉戏时过度接触。
及时规范处理可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但预防胜于治疗——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避免与陌生动物接触是根本措施。若伤口红肿发热或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