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家狗挠伤后,若出现皮肤破损出血、伤口红肿热痛或伴随发热乏力等症状,需立即接种狂犬疫苗。即使宠物已接种疫苗,狂犬病致死率近100%,暴露后处置不可侥幸。
-
必须打针的3类典型症状
- 出血性伤口:表皮划痕无需恐慌,但真皮层破损出血(尤其头面部、颈部)病毒侵入风险高,24小时内接种疫苗是关键。
- 异常炎症反应:伤口持续红肿、化脓或疼痛加剧,提示可能合并细菌感染或病毒活跃,需同步处理伤口并注射免疫球蛋白。
- 全身性征兆:72小时后出现低烧、头痛、伤口蚁走感,已是狂犬病前驱期表现,立即就医并补种疫苗+血清。
-
容易被忽视的高危场景
- 狗舔舐结痂伤口或黏膜(如眼睛、口腔),唾液接触即构成三级暴露;
- 宠物近期有异常攻击行为或不明原因死亡,即便挠伤轻微也需全程接种;
- 免疫缺陷人群(如糖尿病患者)任何表皮破损都建议预防性接种。
-
黄金处理流程
立即用肥皂水交替冲洗15分钟→碘伏消毒→医院评估暴露等级→24小时内首针疫苗(5针法/4针法)。超过48小时未处理者仍建议补种,病毒潜伏期可能长达数月。
特别提示:十日观察法仅适用于已接种疫苗的家养犬,且观察期间仍需同步接种疫苗。所有哺乳动物抓咬伤同理评估,安全冗余好过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