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散养狗咬出血后存在感染狂犬病及其他细菌的风险,必须立即彻底清洗伤口并24小时内接种疫苗。狂犬病致死率近100%,但及时规范处置可有效预防。若伤口较深或位于头面部,还需注射免疫球蛋白增强防护。
-
紧急处理三步法:用肥皂水持续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挤出污血但避免包扎,碘酒消毒后保持伤口开放。这是降低病毒残留的关键步骤,冲洗时间不足或忽略消毒会大幅增加感染风险。
-
分级处置原则:出血属于Ⅱ级或Ⅲ级暴露(穿透性伤口),需同步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2023年新版处置规范明确要求:头面部咬伤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即使轻微出血也需按最高风险处置。
-
疫苗接种时效:首针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后续按"2-1-1"程序(第0天2针,第7/21天各1针)或五针法接种。延迟接种仍有效,但每拖延一天发病风险递增。特殊人群如孕妇也需全程接种,疫苗安全性已获验证。
-
风险判断误区:不能以狗的表面健康状态判断风险,散养狗未接种疫苗或潜伏期均可能携带病毒。即使10天后咬人狗仍存活,也已错过最佳处置时间,暴露后处置不可逆。
提示:全程接种期间忌烟酒、剧烈运动,观察伤口红肿或发热需复诊。同时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备,追踪咬伤犬只去向。预防永远优于治疗,避免接触陌生犬只,为宠物定期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