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型犬挠伤后存在传染狂犬病的风险,但概率较低,需结合犬只健康状况、伤口程度及处理方式综合判断。 若犬未接种疫苗或出现异常行为(如流涎、攻击性),或伤口较深且未及时清洗,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反之,家养已免疫犬的浅表抓伤风险极低。
-
传染机制与风险因素
狂犬病毒主要通过患病动物的唾液传播,抓伤传染需满足两个条件:犬爪被唾液污染且病毒未失活,同时伤口足够深或未及时清洁。中型犬若频繁舔爪,浅抓伤也可能存在风险,但远低于咬伤。关键风险因素包括:- 犬只未接种疫苗或接触过疑似病犬;
- 伤口出血或位于头面部等神经密集区;
- 未在15分钟内用肥皂水彻底冲洗伤口。
-
紧急处理与预防措施
无论风险高低,被抓伤后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15分钟,再用碘伏消毒。若为流浪犬或犬只10日内死亡/异常,需尽快接种疫苗。家养犬建议定期免疫并观察10日,若无异常可终止后续疫苗注射。 -
误区澄清
- “健康犬绝不传染”不完全正确,潜伏期犬唾液可能含病毒;
- “小伤口无需处理”是错误观念,任何破损皮肤暴露均需评估。
总结:理性评估风险,优先彻底清创并观察犬只状态。若无法确认犬只健康史,建议按暴露后免疫流程处理,狂犬病致死率100%,宁可谨慎勿存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