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咬了但没破皮没出血,最晚应在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若无法及时处理,原则上仍建议72小时内补种以降低风险。关键点在于:即使无明显伤口,狂犬病毒仍可能通过黏膜或微小破损侵入,且潜伏期长短不定,不可侥幸拖延。
-
暴露风险等级判定
即使皮肤未破,若被流浪狗舔舐或咬到黏膜(如口腔、眼睛),或存在肉眼不可见的细微破损,均属于Ⅱ级暴露,需立即清洗并接种疫苗。若皮肤完好且确认无接触体液,则属于Ⅰ级暴露,无需接种。 -
疫苗时效性与病毒特性
狂犬病毒通过神经末梢向中枢神经扩散,接种疫苗旨在抢占病毒潜伏期(通常1-3个月,短则数天)。早期接种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超过72小时仍有效,但效果随延迟递减。 -
伤口处理优先级
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再用碘伏消毒。即使未出血,彻底清洁可减少病毒残留,为后续接种争取时间。 -
特殊情况处理
若流浪狗后续10日内未死亡或无法观察,视为高风险,必须接种;若狗已接种疫苗且健康状态可追踪,可咨询医生评估。
总结:时间越早防护效果越好,切勿因无出血而忽视风险。若超过建议时限仍应补种,并联合狂犬病免疫球蛋白(Ⅲ级暴露需用)加强保护。暴露后预防无绝对禁忌,生命无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