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寒时节预防困倦的关键在于“内外兼修”:通过保暖驱寒、适度运动、穴位刺激和饮食调理,有效提升阳气、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因气温骤降导致的疲劳感。
-
保暖优先,重点护住关键部位
寒潮来袭时,尤其要注意腿脚、腹部和颈部的保暖。中医认为“寒从脚起”,建议每天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20分钟,可加入艾叶或花椒增强驱寒效果。关元穴(肚脐下四横指)是“一穴暖全身”的关键,可用艾灸或暖宝宝热敷。 -
动态升阳,对抗“越睡越困”
久坐会加重四肢冰冷和倦怠感,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或简单快走10分钟,能加速新陈代谢。早晨户外活动吸收阳光,有助于调节生物钟,减少春困现象。 -
食疗温补,兼顾脾胃调理
多吃生姜、桂圆、牛羊肉等温性食物,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50克+羊肉500克+生姜60克),适合阳虚怕冷人群。避免生冷寒凉食物,如西瓜、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
穴位按摩,快速提神醒脑
按压内关(手腕横纹上三横指)、神门(腕横纹小指侧凹陷处)和三阴交(脚踝内侧四横指)等穴位,每天揉按5分钟,可缓解疲劳、改善睡眠质量。
坚持以上方法,尤其在气温波动时提前预防,能显著减少回寒期的困倦感。若症状持续或伴随其他不适,建议咨询中医师进行个性化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