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咬破皮后,需通过伤口处理、犬只状态评估、疫苗接种三步确认安全。关键点包括: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以上、酒精测试是否破皮、观察10日内犬只是否存活、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
若皮肤被流浪狗咬破,首先用酒精涂抹测试疼痛感确认破损程度。肉眼难辨时,疼痛感提示需彻底清洗消毒。用20%肥皂水持续冲洗20分钟,配合碘伏或酒精消毒3次,避免包扎伤口。若伤口较深或位于头面部,需加注免疫球蛋白。
评估犬只状态至关重要。若咬人犬10日内未死亡或出现狂犬病症状(如流涎、畏光),感染风险较低。但流浪狗难以追踪,建议默认按高风险处理。同时观察自身伤口变化,红肿、发热或渗液需及时就医。
疫苗接种是核心防线。破皮属于二级暴露,需接种5针狂犬疫苗(0、3、7、14、28天)。超过24小时仍可接种,首剂需加倍。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也需按标准流程处理,不存在禁忌。免疫球蛋白仅用于三级暴露或头面部伤口。
处理流浪狗咬伤不可存侥幸心理。狂犬病致死率100%,但及时规范处置可100%预防。完成疫苗接种后无需检测抗体,除非存在免疫缺陷。日常避免接触流浪动物,若再次暴露需重新评估接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