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抓咬后,最晚应在72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但越早越好——24小时内为黄金窗口期,48小时后效果逐渐降低但仍有必要接种。 流浪动物携带病毒风险高,即使伤口轻微或已结痂,也需严格按暴露等级处置。
-
时间紧迫性:狂犬病毒潜伏期通常1-3个月,但若伤口深、靠近头面部或病毒量大,潜伏期可缩短至数日。疫苗刺激抗体需2-4周,延迟接种可能无法有效阻断病毒扩散。超过72小时并非无效,但保护率随延迟时间递减。
-
暴露分级处置:
- Ⅱ级暴露(无出血抓伤):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接种疫苗,头面部伤口或免疫缺陷者按Ⅲ级处理。
- Ⅲ级暴露(出血或黏膜接触):彻底清创后,除疫苗外还需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免疫球蛋白,最晚不超过暴露后7天。
-
特殊情况处理:
- 既往接种过疫苗者:3年内再次暴露可缩短接种针次;超过3年需重新全程接种。
- 超48小时未接种者:仍建议补种,同时评估是否需被动免疫制剂。
-
伤口护理误区:勿用酒精或碘酒直接刺激伤口,避免缝合大伤口(除头面部外),优先保证病毒冲洗效果。动物接种史不可作为豁免依据,流浪动物一律视为高风险。
提示:狂犬病致死率近100%,暴露后切勿侥幸。即使错过最佳时间,也应尽快就医并完成全程接种。同时记录接种时间,便于后续加强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