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知名的狗咬伤后必须立即接种狂犬疫苗,狂犬病致死率接近100%,且暴露后预防是唯一有效手段。即使伤口轻微或狗未表现异常,也应优先彻底清洗伤口并尽快就医,避免因侥幸心理延误治疗。
-
狂犬病的致命性与传播途径
狂犬病毒通过感染动物的唾液进入人体,主要宿主为犬科、猫科动物及蝙蝠。病毒会攻击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发病几乎无药可治。不明来源的狗无法排除携带病毒的风险,即使外观健康也可能处于潜伏期。 -
暴露后处置的黄金原则
- 伤口处理: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深度伤口需灌注清洗,随后用碘伏消毒。切勿包扎伤口,以利排毒。
- 疫苗接种:需按“0、3、7、14、28天”程序全程接种,头面部或严重咬伤需加注免疫球蛋白。24小时内接种效果最佳,但超期仍建议补种。
-
特殊情况的科学判断
若咬人狗后续10日内确认健康(如捕获观察),可咨询医生调整后续接种;但对流浪狗或无法追踪的犬只,必须完成全程免疫。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即使轻微暴露也需强化处置。 -
破除常见误区
- “家养犬安全”:未全程接种疫苗的宠物犬仍有风险,国内动物免疫率低,不可依赖“10日观察法”自行判断。
- “小伤口无所谓”:病毒可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感染,哪怕仅有红痕也需规范处置。
及时就医是唯一可靠选择,任何延误都可能致命。狂犬疫苗需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接种,同时建议同步打破伤风针以防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