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知名的狗咬了之后出现肿胀确实可能被感染,狂犬病和细菌感染是两大主要风险。肿胀通常是伤口感染的早期信号,需要立即采取清洗伤口、接种疫苗、抗生素治疗等关键措施。
-
感染风险因素
狗的唾液携带多种病原体,包括狂犬病毒和常见细菌(如巴斯德菌)。若伤口较深、未及时清洗或狗未接种疫苗,感染概率显著增加。肿胀伴随红肿、发热或化脓时,提示细菌感染已发生。 -
狂犬病的致命性
狂犬病毒通过破损皮肤侵入神经系统,潜伏期通常1-3个月。一旦出现恐水、痉挛等症状,死亡率接近100%。被来历不明的狗咬伤后,必须24小时内接种疫苗,即使狗看似健康。 -
细菌感染的处理
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可降低80%以上感染风险。肿胀持续或扩散需就医,医生可能开具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并评估是否需破伤风加强针。 -
后续观察要点
即使接种疫苗,仍需监测10天:若狗在此期间死亡或出现异常,需立即补充免疫球蛋白;若无法追踪狗的去向,建议完成全程疫苗接种。
及时处理可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但拖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无论伤口大小,被不明犬只咬伤后务必第一时间就医评估,切勿依赖民间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