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知名的狗咬伤后出现肿胀,可能是细菌感染、狂犬病或过敏反应的信号,需立即就医处理。关键风险包括伤口化脓、致命性狂犬病病毒传播,以及严重过敏并发症,及时清洗伤口并接种疫苗是核心应对措施。
- 细菌感染:狗口腔含大量细菌(如巴斯德菌、链球菌),咬伤后易引发红肿、疼痛、发热甚至化脓。深部伤口可能发展为骨髓炎或败血症,需抗生素治疗。
- 狂犬病风险:若狗携带病毒,潜伏期通常1-3个月,发病后恐水、怕风、痉挛,死亡率近100%。暴露后24小时内接种疫苗是关键。
- 过敏反应:对狗唾液中的蛋白质过敏可能导致肿胀、瘙痒或呼吸困难,需抗组胺药或激素治疗。
- 破伤风威胁:伤口污染可能激活破伤风梭菌,引发肌肉痉挛,需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 长期并发症:少数案例中,咬伤处数月后仍可能肿胀刺痒,与免疫反应或神经损伤有关,需进一步检查。
提示:无论伤口大小,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并就医。若狗来源不明,务必按程序接种狂犬疫苗,避免侥幸心理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