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知名的狗咬伤后若出现肿胀,必须立即接种狂犬疫苗的情况包括:伤口出血、皮肤破损或黏膜被污染,以及头面部咬伤等高危暴露。 即使仅红肿无破皮,若伴随免疫功能低下或动物健康状况不明,也需接种疫苗。以下是具体分析和处理要点:
-
暴露等级判定
根据伤口严重程度分为三级:- Ⅱ级暴露(轻微抓伤、无出血):需清洗伤口并接种疫苗。
- Ⅲ级暴露(贯穿性咬伤、黏膜污染):必须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疫苗,头面部咬伤即使轻微也按此处理。
-
伤口紧急处理
- 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碘伏消毒。
- 避免包扎或缝合,以利排毒。
-
疫苗接种原则
- 首次暴露:全程接种5针(0、3、7、14、28天)或“2-1-1”程序(0天2针,7、21天各1针)。
- 免疫功能低下者:即使无破皮,也建议接种。
-
高风险情况
- 动物为流浪狗或无法追踪健康状况。
- 咬伤后出现发热、红肿扩散等感染迹象。
总结:狂犬病致死率近100%,暴露后预防是关键。无论伤口大小,及时规范处理并接种疫苗是唯一有效手段。若无法判断风险,务必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