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补气血的中药配方核心在于健脾利湿、温阳益气,需根据体质辨证选用。经典方剂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可补气健脾,赤小豆、薏米、茯苓等药食同源材料则适合日常调理,寒湿者宜用草豆蔻、高良姜温阳化湿,湿热者可选溪黄草、土茯苓清热利湿,老人和儿童则需搭配党参、淮山等温和药材。
-
基础补气方: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是补气健脾的经典方,适合气虚乏力者;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升麻等)则能升阳举陷,改善脾虚下陷症状。日常可用党参、大枣、枸杞煲汤,温和补益气血。
-
祛湿核心配伍:湿热体质推荐溪黄草30克+土茯苓30克煮水;寒湿者可用草豆蔻10克、高良姜15克煲汤。通用平和配方如淮山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适合大多数人健脾祛湿。
-
体质定制方案:
- 阳虚湿重:参莲大枣牛肚汤(人参5克、莲子15克、大枣5粒)温补脾肾;
- 阴虚夹湿:五指毛桃50克+百合10克炖鸭汤,滋阴祛湿两不误;
- 老人儿童:淮山30克+生苡仁30克+枸杞10克,避免寒凉伤正。
-
药膳调理推荐:
- 赤小豆90克煲鸡汤,补中益气兼利尿消肿;
- 五指毛桃土茯苓炖瘦肉汤,祛湿不伤正气;
- 淮山茨实薏米汤(加北芪12克)专克脾虚湿困型疲劳。
坚持调理需结合饮食忌生冷、规律作息。若症状复杂或长期未缓解,建议咨询中医师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