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森林防火期因地域差异而不同,黑龙江等东北地区以春秋两季为主(春季3月15日-6月15日、秋季9月15日-11月15日),高火险期集中在4月20日-5月20日和10月1日-31日;北京及周边地区则为11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其中1月1日-4月15日为高火险期。内蒙古则分东西部差异,锡林郭勒盟以东与东北类似,乌兰察布市以西则跨年长达9个月(9月15日-次年6月15日),大兴安岭林区更覆盖全年主要时段(3月15日-11月15日)。
-
东北地区防火期划分最典型:以黑龙江为例,春秋两季防火期严格对应气候干燥期,春季积雪融化后植被干燥,秋季落叶堆积易燃,高火险期精准锁定风力大、降水少的时段。北部林区还可能因夏季干旱增设防火期,体现动态调整的科学性。
-
华北地区防火期跨度最长:北京将防火期覆盖整个冬春,反映城市周边人为活动频繁的特点。高火险期与春节祭祀、春耕烧荒等传统用火高峰重叠,需重点防范民俗习惯引发的火情。
-
内蒙古东西部差异显著:东部与东北同步,西部则因气候更干旱实行跨年度防火期。大兴安岭林区作为重点生态区,防火期长达8个月,戒严管制期间(春秋各2个月)严禁一切野外用火。
-
地方政府可灵活调整:所有地区均授权县级以上政府根据实际气候、植被状况缩短或延长防火期,例如2025年黑龙江明确高火险期可动态变更,确保防控措施与实时风险匹配。
当前正值4月中旬,东北高火险期即将开始,需严格遵守野外用火禁令。建议公众通过"12119"火警电话或属地政府公告获取最新防火政策,避免因疏忽引发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