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二中的传统以红色教育为根基、国学经典为特色、劳动实践为纽带,形成了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育人体系。学校通过沉浸式红色基因传承、常态化经典诵读活动和沉浸式农耕劳动教育,构建起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教育生态,成为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创新的典范。
红色教育体系贯穿全年教学。每年清明节的百里徒步祭英烈活动已坚持28年,学生徒步54公里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园,沿途开展党史学习、红歌传唱等沉浸式教育。校史馆内设六盘山精神主题展区,通过红军长征微缩场景和老红军口述史纪录片,让红色文化可触可感。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坚韧品格,毕业生参军报国比例连续10年居全区前列。
国学经典课程深度融入学科教学。学校开发了《论语》《诗经》校本教材,每天晨读实施“15分钟经典吟诵”制度,语文课设置“典籍中的固原”专题模块,结合丝绸之路历史讲解古文经典。校园内建有国学文化长廊,以剪纸、砖雕等形式呈现《弟子规》内容,传统节日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诗会,让学生在艺术审美中传承文化基因。
劳动教育创新打破课堂边界。学校拥有200亩“梯田上的劳动基地”,开发二十四节气农耕课程,学生参与从春种到秋收的全流程劳作,生物课在田间讲解作物生长原理。创新开展“非遗劳动课”,邀请剪纸、砖雕传承人驻校授课,学生作品多次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这种“手脑并用”的教育模式,使93%的毕业生掌握至少两项传统劳动技能。
固原二中将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优势的实践证明,传统文化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通过场景化体验、跨学科融合和生活化实践,让文化基因真正融入学生成长。这种扎根乡土、面向未来的教育探索,为同类地区学校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