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兼具高原山地气候特点,整体表现为干旱少雨、温差大、光照充足。由于地形复杂,省内气候差异显著,东南部较湿润,西北部干旱突出,形成独特的“立体气候”格局,生态环境脆弱性与资源多样性并存。
-
复杂地形造就多样气候类型
甘肃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处,海拔落差超3000米。河西走廊受北部沙漠与祁连山共同作用,形成典型干旱区;陇中及陇南受东南季风微弱影响,半干旱与半湿润气候并存;甘南高原则属高寒湿润气候,年均温低于4℃。 -
降水集中且蒸发强烈
全省年均降水量约300毫米,但空间分布极不均衡。陇南年降水可达800毫米,而河西走廊西部不足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7-9月,占全年60%以上,但年均蒸发量高达1500-3000毫米,加剧干旱问题。 -
温差显著与光照优势
气温日较差普遍超过12℃,敦煌等地夏季昼夜温差可达20℃。年温差同样突出,冬季最冷月均温-12℃,夏季最热月达22℃。年均日照时数2500-3300小时,太阳能资源居全国前列,酒泉等地年日照超3200小时。 -
生态脆弱性与气候关联
干旱区占比达75%,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5%,沙尘暴多发于春季。气候波动直接影响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功能,祁连山冰川近50年退缩15%,导致石羊河等内陆河径流量减少21%。
甘肃气候特征深刻影响着区域农业布局与生态保护策略。种植业集中于河西灌溉绿洲与陇东雨养农业区,耐旱作物占比超70%;生态工程需重点应对降水变率大、土壤侵蚀系数高等挑战。科学利用气候资源,成为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