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小时
中国年平均日照时间受地理纬度、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影响显著,具体分布特征如下:
一、整体分布规律
-
西北地区日照最多
西北内陆地区(如新疆、内蒙古高原)年平均日照时数普遍超过3000小时,局部地区可达3300-3500小时。例如,青海冷湖年日照时数达3550.5小时,内蒙古额济纳旗为3452.2小时。
-
东南地区日照较少
四川盆地、贵州等地因地形闭塞、云雾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不足1400小时,属于中国少日照区。
-
高原与平原差异显著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海拔较高地区日照时数多在2200小时以上,而华北、华东平原地区多在2000小时以下。
二、区域细分特征
-
秦岭-淮河以北
除东北北部和东部外,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600小时以上。例如,兰州、青岛一线的日照时数均超2600小时。
-
秦岭-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东坡以东、云贵高原以西地区多在2000小时以下,四川盆地是典型少日照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不足1400小时。
-
沿海与内陆差异
东南沿海地区受海洋调节,日照时数略多于同纬度内陆,但整体仍低于西北地区。
三、特殊地区说明
-
西藏 :全年日照时间最长,平均每天8小时,年日照时数约3000小时。
-
北京 :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800小时之间,夏季因雨季减少至230小时/月,冬季仅170-190小时/月。
四、数据来源与统计标准
-
中国40年平均日照时数数据采用1981-2020年累年数据,统计方法遵循国家标准GB/T 34412—2017。
-
城市日照时数测量采用暗筒式或聚焦式仪器,以小时为单位并保留一位小数。
以上数据综合了气象观测站长期监测结果,反映了中国不同区域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