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持续高温的根源在于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冷空气活动偏弱,叠加厄尔尼诺次年气候背景,导致下沉气流盛行、辐射升温显著,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极值。2024年夏季以来,全省平均高温日数达44天,修水等地气温甚至飙升至40.8℃,25个县市刷新9月高温纪录。
-
副热带高压“控场”:今年副高势力异常强盛且位置偏北,其中心控制的江西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晴朗少云条件下地面辐射增温效应放大,形成大范围晴热天气。冷空气活动偏北且势力微弱,无法有效打破高温格局。
-
厄尔尼诺的“加码”影响:2024年作为厄尔尼诺次年,全球气候背景助推极端天气频发。研究表明此类年份易导致热浪强度增加,江西本轮高温与这一气候特征密切相关。
-
地理与气候特性:江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本就高温多雨。湿度较高时体感闷热加剧,而盆地地形(三面环山、北向开口)不利于热量扩散,进一步“焖烧”高温。
-
阶段性干旱的恶性循环:持续高温加速水分蒸发,修水等地出现中度以上气象干旱,土壤干燥又反馈增强地表升温,形成“高温-干旱”闭环。
面对“超长待机”的高温,建议避免午后户外活动,关注中暑预警,并利用山区高海拔区域避暑。气象部门正通过人工增雨等措施缓解旱情,但短期内副高仍主导天气,防暑降温不可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