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的省鸟是红腹锦鸡。
红腹锦鸡的亮点
-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锦鸡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类,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 羽色华丽:雄性红腹锦鸡的羽色非常华丽,头部具有金黄色丝状羽冠,故又名金鸡。
- 文化象征:在传统文化中,红腹锦鸡一直是“锦绣前程、幸福吉祥”的象征,也是凤凰的现实原型。
- 分布广泛:红腹锦鸡分布的核心区域在中国甘肃和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也见于四川、重庆、湖北西部、云南东北部、贵州、湖南西部及广西东部和山西等地。
红腹锦鸡的形态特征
- 雄鸟:体长59-110厘米,尾特长,约38-42厘米。头具金黄色丝状羽冠,上体除上背浓绿色外,其余为金黄色,后颈被有橙棕色而缀有黑边的扇状羽,形成披肩状;下体深红色,尾羽黑褐色,满缀以桂黄色斑点。
- 雌鸟:头顶和后颈黑褐色,其余体羽棕黄色,满缀以黑褐色虫蠢状斑和横斑。
红腹锦鸡的生活习性
- 栖息地:栖息于海拔500-2500米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带,也出现于岩石陡坡的矮树丛和竹丛地带,冬季也常到林缘草坡、耕地活动和觅食。
- 食性:主要以野豌豆、野樱桃、青蒿、蕨叶、野蒜、稠李、漆树、杜鹃、雀麦、栎树、茅栗和青冈子等植物的叶、芽、花、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小麦、大豆、玉米、四季豆等农作物。此外也吃甲虫、蠕虫、双翅目和鳞翅目昆虫等动物性食物。
- 繁殖:繁殖期4-6月,一雄多雌制,通常1只雄鸟与2-4只雌鸟交配。巢通常十分简陋,仅为一椭圆形浅土坑,内垫以树叶、枯草和羽毛,每窝产卵5-9枚,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约22天,雏鸟为早成鸟。
红腹锦鸡的保护现状
- 威胁:因其羽色艳丽,雄性红腹锦鸡成为偷猎者热衷的目标。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其肉有温中补虚、益肝和血的功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对该物种的捕猎。
- 保护措施:目前伴随着国家保护力度的加大和人们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红腹锦鸡的种群数量在不断恢复。
通过了解红腹锦鸡的亮点、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一珍贵的鸟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