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重在润燥护肺、调整作息、适度运动、调节情绪、科学进补,以适应季节变化,增强抵抗力,预防常见疾病。以下五大诀窍从饮食起居到身心调节,帮助平稳度过季节交替期。
一、润燥护肺,饮食以滋阴为主
秋季气候干燥,易伤肺津,导致口干、皮肤干痒等问题。日常可多吃白色食物如银耳、百合、梨子,搭配蜂蜜、芝麻等润燥食材,减少辛辣、油炸食物的摄入。适当补充水分,避免过量饮用凉茶或冷饮。
二、早睡早起,顺应阳气收敛
秋季自然界阳气渐收,人体需调整作息以“收”为主。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早晨6-7点起床,避免熬夜耗损阴液。午间可小憩20分钟,缓解秋乏,但不宜久睡以免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三、运动宜缓,避免过度出汗
秋季运动以舒缓、温和为原则,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或瑜伽,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不过度消耗阳气。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注意肩颈、腰腹保暖,防止出汗后受凉引发感冒。
四、调节情绪,减少“悲秋”困扰
秋季易引发情绪低落,可多晒太阳、增加户外活动,或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疏解压力。与亲友保持沟通,培养兴趣爱好,避免长期独处或过度思虑伤脾。
五、平补为主,忌盲目进补
秋季进补应遵循“平补”“润补”原则,避免大温大热食材。体质虚弱者可适量食用山药、莲子、芡实等健脾食材;健康人群无需过度补益,以免加重肠胃负担。进补前可咨询专业人士,结合体质调整方案。
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可有效提升秋季身体适应力。需注意早晚温差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同时保持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刺激肠胃。若出现持续不适,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盲目跟风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