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山西单招院校

2025年山西高职院校单招概况

51所院校参与:2025年山西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简称单招)涉及51所院校,计划招生32272人。

报考条件:已履行2025年普通高考报名手续并经报名资格审查合格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同时符合招生院校规定的相关报名条件,方可报考。

志愿填报时间:3月29日8:00—4月2日18:00。

考试方式:由招生院校根据本校的教育教学条件和培养目标确定,包括“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其中职业技能考试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50%。

招生院校名单

  1.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2.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3.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4.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5.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6.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
  7.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8.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9.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
  10.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11.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12.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
  13.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14.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15.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16.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17. 山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18.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19. 山西警官职业学院
  20.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21. 潞安职业技术学院
  22.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23.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
  24.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
  25.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26.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27. 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
  28.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29. 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
  30.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31.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32. 山西经贸职业学院
  33. 朔州职业技术学院
  34. 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35.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36.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37.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
  38.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
  39.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0. 吕梁职业技术学院
  41.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2.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3. 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4. 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45. 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
  46. 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7. 大同数据科技职业学院
  48.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49.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50. 民政职业大学
  51. 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

志愿填报与录取

  • 志愿填报: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山西招生考试网,填报院校和专业志愿,每个考生只能选择填报一所高职院校志愿和两个专业志愿及“是否同意专业调剂”志愿。
  • 信息确认: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持相关材料到所报志愿的招生院校履行报考信息确认手续,并参加院校组织的相关考试(测试、面试)。
  • 录取规则:被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录取的考生不能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也不能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系列其他形式的考试与录取。

考试方式

  • 普通高中毕业生:进行“文化素质+职业适应性测试”考试,文化素质考试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
  •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文化素质及职业技能考试由招生院校自主组织。
  • 具有实践经历人员:进行“面试+职业技能”考试,面试主要考查考生综合素质,职业技能考试结合实践经历和报考专业进行。

政策变化

  • 院校数量增加:2025年高职单招院校数量从2024年的46所增加到51所。
  • 专业调整:2025年山西省高职专科新增69个专业和50个学制,撤销了122个专业,专业优化与淘汰,对应山西能源革命的需求,新增煤炭清洁利用、氢能技术应用等特色专业。

以上为2025年山西高职院校单招的详细信息,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如有更多问题,请咨询相关招生院校或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秋季喝什么汤润肺润燥养生汤最好

​​秋季润肺润燥养生汤首选银耳百合汤、川贝雪梨汤和山药排骨汤​ ​,这些汤品结合了药食同源的食材,能有效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咳嗽等问题,同时兼顾营养与口感。银耳滋阴生津,雪梨清热化痰,山药补益肺气,是秋季养肺的黄金组合。 银耳百合汤以银耳的胶质和百合的宁神功效为核心,适合长期熬夜或阴虚体质人群。制作时需将银耳提前泡发至柔软,与百合、莲子慢炖2小时,最后加入冰糖调味,胶质浓稠度直接影响润肺效果

健康知识 2025-04-15

夏季可吃的滋补养生汤配方

夏季可吃的滋补养生汤配方应注重‌清热解暑、健脾祛湿、滋阴润燥 ‌,同时兼顾营养与口感。推荐‌冬瓜薏米排骨汤 ‌、‌银耳莲子百合汤 ‌、‌苦瓜黄豆猪骨汤 ‌及‌绿豆老鸭汤 ‌,通过温和食补调节体质,适合高温季节养生。 ‌冬瓜薏米排骨汤 ‌ 材料取冬瓜500克、薏米30克、排骨300克,生姜3片。排骨焯水后与薏米、姜片同煮1小时,加入冬瓜再炖20分钟,加盐调味。冬瓜利水消肿,薏米健脾祛湿

健康知识 2025-04-15

2025年山西省小县改革方案

山西省在2025年针对人口小县进行的改革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机构撤并重组 : 对现有机构进行撤并重组,压缩机关、部门和事业单位数量。 减少县级行政区数量,将47个人口低于20万或接近20万人口的县进行重组,整合成约40个县。 优化行政区划 : 对11个地级市进行优化,合理调整市辖区行政区划。 例如,阳泉市城区和矿区可以合并为一个区;晋城市城区面积较小,可以考虑将泽州撤县设区

健康知识 2025-04-15

秋季喝什么汤最养生

秋季喝什么汤最养生?适合秋季的养生汤应以润燥、滋阴、增强免疫力为主要功效,如银耳汤、雪梨汤、莲藕排骨汤等。这些汤品不仅能够缓解秋季干燥引起的咳嗽、喉咙不适,还能补充水分、预防皮肤干燥,同时增强体力,帮助抵御渐凉的气候。 1. 银耳汤 银耳被誉为“天然保湿剂”,搭配红枣和枸杞,具有润肺、滋阴、增强免疫力的作用。适合缓解秋乏,提升秋冬的抵抗力。 2. 雪梨汤 雪梨清热润肺、止咳化痰,搭配冰糖煮汤

健康知识 2025-04-15

秋季常喝的养生汤有哪些

秋季常喝的养生汤有哪些 ?秋季养生汤种类丰富,主要包括银耳莲子汤、莲藕排骨汤、山药老鸭汤、百合雪梨汤和红枣枸杞乌鸡汤 。这些汤品不仅美味,还能帮助人们在秋季增强免疫力、润肺止咳、滋阴润燥。以下是这些养生汤的详细介绍: 1.银耳莲子汤:银耳被誉为“平民燕窝”,富含胶质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莲子则具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的作用。两者结合,不仅能润肺止咳

健康知识 2025-04-15

秋季养生汤的做法与功效

秋季养生汤不仅能滋润身体,还能增强免疫力,是秋季进补的佳品。以下是几种简单易做的秋季养生汤,以及它们的功效。 1. 莲藕排骨汤 莲藕排骨汤 具有滋阴润燥、补中益气的功效。莲藕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能促进消化和提高免疫力;排骨则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 材料 :莲藕、排骨、姜片、盐。 做法 :将莲藕去皮切块,排骨焯水后捞出备用。锅中加水,放入姜片和排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1小时

健康知识 2025-04-15

秋季养生汤祛湿排毒

​​秋季喝养生汤是祛湿排毒的有效方式,关键是通过健脾利湿的食材搭配,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秋燥。​ ​推荐以薏米、茯苓、赤小豆等为核心材料,搭配当季蔬果和优质蛋白,既能温和调理脾胃,又能加速湿气排出。以下是具体方法和推荐汤品: ​​薏米红豆汤​ ​:经典祛湿组合,薏米利水消肿,红豆补血健脾,适合脾虚湿重者。可加入红枣调和凉性,增强补气效果。 ​​土茯苓牛大力汤​ ​:土茯苓解毒除湿,牛大力强筋骨

健康知识 2025-04-15

秋季适合饮用什么养生汤

秋季适合饮用的养生汤以‌润燥养肺 ‌、‌增强免疫 ‌为核心,推荐选择银耳雪梨汤、莲藕排骨汤等,既能缓解秋燥引起的干咳、皮肤干燥,又能补充营养。以下四类汤品可根据体质和需求搭配。 ‌银耳雪梨汤 ‌以银耳、雪梨、冰糖为主料,适合秋季干咳、咽干人群。银耳富含天然胶质,滋阴润肺;雪梨清热生津,搭配炖煮可缓解秋燥。体寒者可加红枣、枸杞平衡寒性。‌莲藕排骨汤 ‌侧重补脾润燥,莲藕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健康知识 2025-04-15

2025年一共几个月

13个月 2025年是 公历平年 ,因此它有 12个月 。由于2025年是农历乙巳年(蛇年),并且有一个闰六月,所以这一年实际上有 13个月 。 2025年的月份如下: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闰六月(额外的一个月) 2025年一共有 13个月

健康知识 2025-04-15

一般几月份正式入秋

关于我国各地正式入秋的时间,需结合气象学定义和实际气候特征综合分析: 一、气象学定义的入秋时间 时间范围 秋季在气象学上通常从 立秋 开始,持续至 立冬 结束。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 温度标准 当连续5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时,气象学上认为进入秋季。 二、全国不同地区的入秋时间差异 最早入秋地区 黑龙江、新疆北部 :8月中旬开始进入秋季

健康知识 2025-04-15

适合夏季泡水喝的养生茶

​​夏季泡水喝的养生茶首选绿茶、菊花茶、金银花茶等清凉解暑类,搭配生姜茶、桂花茶等温补型,可平衡内外寒热。​ ​关键亮点在于:​​绿茶清热提神​ ​,​​菊花茶明目降火​ ​,​​金银花茶抗菌抗病毒​ ​,而生姜茶则能​​暖胃驱,适合空调房人群。酸梅汤、荷叶茶等酸甜或利湿配方,还能​ ​生津止渴、祛湿消肿​**​,满足不同体质需求。 绿茶性寒,含茶多酚和咖啡碱,既能快速降温又能缓解疲劳

健康知识 2025-04-15

普洱茶夏季喝的好处

‌普洱茶夏季饮用有助于消暑解热、促进消化、调节代谢并提升抗氧化能力 ‌。夏季高温易引发体内燥热和代谢失衡,普洱茶的温和茶性既能降温祛湿,又能通过微生物发酵成分改善肠胃功能,帮助身体适应季节变化。 ‌解暑降温,平衡体内燥热 ‌。普洱茶的茶性温和,茶多酚与茶氨酸协同作用可舒缓神经紧张,促进体表散热,缓解因高温导致的烦躁感。熟茶经发酵后刺激性降低,适合脾胃虚寒者饮用,生茶则能生津止渴,快速补充水分。

健康知识 2025-04-15

普洱茶什么季节喝最好了

普洱茶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茶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健康益处。根据季节的不同,普洱茶的饮用也有其独特的讲究。以下是普洱茶在不同季节的饮用建议: 春季 普洱生茶 :春天万物复苏,气温渐暖,此时饮用普洱生茶可以清新提神,帮助驱散冬日的沉闷。普洱生茶中的茶多酚与咖啡碱能激发身体活力,适合在午后饮用,提神醒脑。 普洱熟茶 :春天也可以选择温性的普洱熟茶,有助于暖胃驱寒,促进消化。 夏季 普洱生茶

健康知识 2025-04-15

夏季消暑养生小知识大全

夏季消暑养生小知识大全 涵盖了多种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在炎热的季节保持健康和舒适。以下是一些关键的亮点: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合理饮食以增强体质 ,适当运动避免中暑 ,利用天然食材制作消暑饮品 ,以及保持良好作息以提高免疫力 。 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是夏季养生的基础。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人体出汗增多,体内水分流失加快。建议每天饮用至少8杯水,也可以适量饮用一些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

健康知识 2025-04-15

最适合冬天喝的10款养生茶

最适合冬天喝的10款养生茶 红枣枸杞茶 :特别适合女性,有健脾和胃、养肝补血等作用,能增强体能,改善体质虚寒。 薄荷菊花茶 :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的功效,能缓解身体疲惫,改善心情。 黑豆茶 :适合缓解腰膝酸软,有补肾强身的作用,但消化功能较差、尿酸、痛风患者不宜过度食用。 玫瑰普洱茶 :能疏解胸闷、气烦,缓解紧张、抑郁的情绪,还有暖胃的作用。 金银花茶 :适合湿热体质者,能清热解毒

健康知识 2025-04-15

夏季防暑降温安全常识

​​夏季防暑降温的关键在于科学补水、合理避暑、及时识别中暑症状并掌握急救措施​ ​。高温天气下,​​避免正午外出​ ​、​​选择浅色透气衣物​ ​、​​定时补充电解质水​ ​是基础防护;若出现头晕、恶心等先兆中暑症状,需​​立即转移至阴凉处并物理降温​ ​;重度中暑可能危及生命,​​快速降温并送医是核心​ ​。以下分点详解安全要点: ​​科学补水​ ​ 每日饮水量应为平时的1.5倍,少量多次饮用

健康知识 2025-04-15

夏季防暑降温最佳方案

夏季防暑降温需要从多方面综合管理,以下是综合权威信息的最佳方案: 一、科学补水与饮食调整 合理饮水 每日饮水量建议1500-2000毫升,分多次饮用,避免等到口渴时才补充。优先选择含盐0.3%-0.5%的凉白开水或淡盐水,以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避免过量饮用冰水,防止肠胃刺激。 高温作业人群建议每小时补充一次水分。 饮食选择 多吃清热解毒、水分充足的食物,如西瓜、黄瓜、苦瓜、绿豆汤、酸梅汤等。

健康知识 2025-04-15

夏季孩子长高食谱大全

夏季是孩子长高的黄金期,合理的饮食搭配能够助力孩子快速成长。以下是一些适合夏季孩子长高的食谱,结合营养需求和清凉解暑的特点,让孩子在炎炎夏日也能健康成长。 1. 优质蛋白质食物 优质蛋白质是孩子长高的基石,推荐以下食谱: 红烧翅中 :鸡翅富含优质蛋白,红烧做法简单易行,加入冰糖和生抽调味,酸甜可口,还能补充锌和磷等矿物质。 清炖排骨 :排骨富含蛋白质和钙质,清炖方式保留了食材的原味

健康知识 2025-04-15

夏季三防应急预案方案

夏季三防应急预案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关键内容,需结合具体场景调整实施细节: 一、总则 编制目的 提高应对夏季暴雨、台风、高温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组织、单位及其员工,涵盖防汛、防台风、防高温三类突发事件。 二、风险分析与预防措施 防汛风险 暴雨、洪水、泥石流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基础设施损毁。 预防措施: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

健康知识 2025-04-15

防暑降温应急演练方案

以下是一个防暑降温应急演练方案,供您参考: 防暑降温应急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增强公众对高温中暑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提高公众对高温中暑危害的认识,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 培养公众对高温中暑的预防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使公众了解高温中暑的预防措施。 提高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应急处置能力 :确保在发生高温中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 二、演练内容 宣传教育 : 通过广播、电视

健康知识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