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二调与三调地类编码的对照表,综合了两个版本的主要差异:
一、一级地类调整
-
新增地类
- 三调新增了湿地一级地类,包含红树林地(0303)、森林沼泽(0304)、灌丛沼泽(0306)和沼泽草地(0402)。
-
调整/合并地类
-
将原二调中的“其他农用地”拆分为“耕地”(01)、“园地”(02)、“林地”(03)和“未利用地”(04)四大类。
-
例如:二调的“其他农用地”(如休闲地、轮歇地)被归入三调的“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
-
二、二级地类调整
-
新增/细化地类
-
三调在原有二级类的基础上增设了更多细分类型,例如:
-
耕地:新增“设施农业用地”(如温室大棚);
-
林地:新增“防护林”(0305);
-
未利用地:新增“盐田”(0703)。
-
-
-
合并/调整地类
-
部分地类被合并或调整,例如:
-
二调的“园地”(02)包含“果园”“苗圃”等,三调进一步细分为“设施农业用地”;
-
二调的“未利用地”包含“荒地”“沙地”等,三调将“沙地”单独列出。
-
-
三、三级地类调整
三调的三级地类数量大幅增加,例如:
-
耕地:包含15个二级类(如熟地、新开发地、轮歇地等);
-
林地:包含12个二级类(如乔木林、灌木林、防护林等);
-
未利用地:包含10个二级类(如盐田、沙地、荒地等)。
四、其他变化
-
编码体系 :三调采用六位字母编码(如BZ01代表耕地),二调采用五位字母编码;
-
调查时间 :二调完成于2009年,三调正在开展中。
以上对照表综合了多个权威来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