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免费始于2008年,这一政策标志着全国城乡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学杂费全免,关键节点包括2006年农村先行试点、2007年推广至中东部、2008年覆盖城市,最终构建起全球最大规模的免费义务教育体系。
-
法律基础与早期探索
1986年《义务教育法》首次提出免学费原则,但因财政限制仍收取杂费。2006年修订版明确“不收学费、杂费”,为全面免费奠定法律基础,同年西部农村率先实施“两免一补”(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
分步推进的三年跨越
2006年春季,政策惠及西部4800万农村学生;2007年扩展至全国1.5亿农村学生;2008年秋季,城市学生学杂费免除,实现城乡全覆盖。这一阶梯式推进确保了财政可持续性与政策平稳落地。 -
免费教育的深层影响
家庭经济负担大幅减轻,农村辍学率显著下降,教育公平迈入新阶段。后续政策逐步纳入书本费减免、营养改善计划等,形成“全链条”保障体系。
总结: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化是渐进式改革的典范,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制度创新将教育权普惠至每个孩子。当前政策仍持续优化,如2020年城乡补助经费增至1695.9亿元,进一步巩固了免费教育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