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潮水涨落时间表的核心规律是:每日两次涨潮和两次退潮,间隔约6小时12分,且时间逐日推迟48分钟;农历初一、十五附近出现大潮(潮差最大),初七、初八和廿二、廿三附近出现小潮(潮差最小)。 掌握这些规律可精准预测沿海活动最佳时机,如赶海、垂钓或船舶进出港。
-
基本时间计算
潮汐周期为24小时50分钟(一个太阴日),具体时间可通过农历日期推算:- 上半月(初一至十五):高潮时间≈(农历日期×0.8)小时。例如初五的高潮时间为5×0.8=4,即凌晨4点和下午4点左右。
- 下半月(十六至三十):高潮时间≈(农历日期-15)×0.8小时。例如二十的高潮时间为(20-15)×0.8=4,同样为凌晨4点和下午4点,但潮高可能不同。
-
大潮与小潮的区分
- 大潮:发生在农历初一、十五附近,因月球、太阳引力叠加,潮差达峰值,适合赶海或观潮。例如2025年4月12日(农历十五)的涨潮高度达2.0米。
- 小潮:出现在初七、初八和廿二、廿三附近,引力抵消导致潮差最小,适合浅滩活动。
-
地域差异与实用工具
不同港口的高潮间隙(如威海比烟台晚25分钟)当地潮汐表调整。推荐使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数据或专业APP(如“潮汐表精灵”),实时获取2025年具体潮位和天气影响(如台风可能增减水位)。 -
特殊场景应用
- 赶海:选择大潮日退潮时段(如初一、十五的上午6-10点或傍晚6-10点),此时裸露滩涂面积最大。
- 航行安全:需避开大潮急流时段,尤其是狭窄航道。
提示:潮汐表仅为天文预测,实际水位可能受气象影响。建议结合实时预报,并预留灵活调整时间。规律是工具,安全是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