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秧与收获是实现高产优质的关键环节,核心在于精准控温育壮秧、科学移栽促分蘖、适时收割保品质。
-
育秧技术
种子处理需晒种1-2天打破休眠,浸种时用25%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消毒12小时预防病害。早稻采用保温育秧,膜内温度保持15-25℃,湿度80%;晚稻露地育秧需防暴雨冲刷。杂交稻每亩用种1.5-2公斤,常规稻3-4公斤,精量条播后暗化出苗,立针期及时移田炼苗。 -
移栽管理
秧龄控制是关键:早稻3叶1心期(20-25天)、晚稻4叶1心期(20天)移栽最佳。机插深度2-3厘米,过深易导致“坐蔸”。杂交稻株距12-14厘米,每穴栽2-4苗;常规稻株距16厘米,每穴4-6苗,确保基本苗数充足。 -
水肥与病虫害防控
分蘖期浅水层(3-5厘米)促蘖,亩茎蘖数达预期80%时晒田5-7天控无效分蘖。穗期喷施三环唑防稻瘟病,无人机变量施肥可节省20%用量。物联网监测土壤湿度与虫情,实时预警稻飞虱爆发风险。 -
收获时机与减损
早稻成熟度90%、晚稻95%时收割最佳。籼粳杂交稻需齐穗后45-60天,待95%谷粒黄熟后收割。选用低茬收割机留茬10厘米以下,秸秆切碎还田,中低速作业可减少机损5%-8%。
掌握这些技术要点,结合本地气候与品种特性调整,既能提升产量,又能保障稻米食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