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共享
社会治理的“三共”是指 共建、共治、共享 ,这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社会治理新理念,旨在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和协同治理,提升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具体内涵如下:
一、核心概念解析
-
共建
强调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治理格局。例如,社区通过居民自治组织参与环境整治、公共设施建设等。
-
共治
体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的结合,通过法治保障和德治教化,实现社会秩序的自我维护。例如,运用法律手段规范行为,同时通过道德宣传引导社会风尚。
-
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社会建设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权益。
二、理论框架与意义
-
理论定位
“三共”属于社会治理体制的补充和深化,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五位一体治理体系相衔接,其中“共建共治”是治理方式,“共享”是治理目标。
-
实践价值
通过激发社会活力,提升治理效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三、应用场景示例
在乡村治理中,“三共”体现为:
-
共建 :村民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矛盾调解等;
-
共治 :通过法治手段维护村规民约、德治促进文明乡风;
-
共享 :村民平等享受公共服务、发展成果。
“三共”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精髓,强调多元协同与全民参与,是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