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穗病的症状表现因病原菌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典型症状:
一、茎基腐病
-
茎秆基部腐烂
茎基部呈黑褐色,细看可见红褐色或灰褐色霉层,严重时茎秆易从基部断开,形成“黑脚”。
-
白穗特征
白穗与健穗相连,但茎秆脆弱易折断,病穗基部常伴褐色斑点或霉层。
二、根腐病
-
苗期症状
芽鞘和根系变褐腐烂,严重时植株萎黄死亡,无法抽穗。
-
白穗表现
部分植株仅抽穗不良,形成白穗或枯穗,根系严重受损。
三、纹枯病
-
叶鞘斑点
茎基部1-2节叶鞘出现云纹状褐色斑点,严重时茎秆呈连片斑状花杆。
-
白穗与枯萎
白穗常与茎秆基部病斑相连,后期主茎枯死,易倒伏。
四、全蚀病
-
黑脚白耳
初生根和次生根变棕黑色,茎秆基部形成黑色石膏状菌丝体,导致植株矮小稀疏,穗部变白。
-
连根死亡
病株常呈簇状或斑块状早枯白穗,易被连根拔起。
五、赤霉病
-
穗部感染
抽穗期高温高湿条件下,穗轴部发病,初期为淡褐色斑点,后扩展为枯褐色,形成白穗。
-
霉层特征
穗部可见粉红色霉菌,严重时穗部以下1-3节叶鞘也出现病斑。
六、其他影响因素
-
环境因素 :高温高湿、排水不良、连作地块易发病。
-
管理因素 :种植密度过高、氮肥过量会加重病害。
防治建议 :
-
播种前 :用井冈霉素、精枯净等药剂拌种,或灌根防治根腐病、茎基腐病;
-
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控制氮肥用量,改善排水条件,避免连作;
-
后期防控 :抽穗灌浆期重点防治赤霉病,可喷施多菌灵、立克次体等药剂。
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可减少产量损失,若已出现白穗,需结合药剂防治与农业管理措施综合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