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小麦病害的特效药配方需根据生长阶段和具体病害类型选择,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推荐配方及使用要点:
一、常见病害专用配方
-
茎基腐病
-
配方 :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12克,或200克/升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65毫升,或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25毫升,或18.7%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50-60毫升,兑水60-70升淋喷
-
防治周期 :间隔7-10天重复喷施,连续2次
-
-
纹枯病/根腐病
-
配方 :250克/升丙环唑乳油30-40毫升,或300克/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30毫升,或17%唑醚·氟环唑悬乳剂30-40毫升兑水60-70升
-
防治周期 :间隔7-10天重复喷施
-
-
白粉病/锈病
-
配方 :5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12毫升,或20%三唑酮乳油50-60毫升,或6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13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施叶面
-
防治周期 :灌浆期重点防治,配合叶面肥使用
-
-
赤霉病
-
配方 :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戊唑醇复配剂(如氰烯·戊唑醇),或咪鲜胺、福美双、甲基硫菌灵等单剂,兑水3000倍液喷施
-
防治周期 :发病初期喷洒,连续2次
-
二、高产综合配方(一喷多效)
-
配方 :
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15-25毫升 + 0.01%芸苔素内酯水剂12-15毫升 + 98%磷酸二氢钾80-100克
- 功能 :杀菌治病(纹枯病、锈病等)+调节生长(促进灌浆、增加千粒重)+增强抗逆性
-
使用周期 :返青拔节期喷施1次,灌浆期再喷1次
三、叶面肥与生长调节剂推荐
-
磷酸二氢钾 :苗期促进发芽,灌浆期促进结实,增强光合作用
-
芸苔素内酯 :灌浆期喷施可提高千粒重、抗倒伏能力
-
吡唑醚菌酯 :广谱杀菌剂,对白粉病、锈病等效果显著
四、注意事项
-
发病初期防治 :病害初期喷施效果最佳,需结合天气情况调整用药浓度(雨天需添加有机硅增效剂)
-
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防止抗药性产生
-
品种选择 :抗病品种可减少病害发生,如纹枯病可选龙麦23号、郑8915等
以上配方需根据实际种植环境和管理需求调整,建议优先参考权威机构发布的推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