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麦白穗病需结合农业技术措施与药剂防治,具体方法如下:
一、药剂拌种(播种期预防)
-
常用药剂
-
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等药剂具有广谱杀菌性,可有效预防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
-
例如:
-
苯醚甲环唑:每100公斤种子6克;
-
咯菌腈: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如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
-
-
-
操作要点
- 播种前1-2天进行拌种或包衣处理,确保药剂均匀覆盖种子表面。
二、生育期综合防治
-
关键时期喷施
-
拔节期 :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使用17%唑醚·氟环唑80ml + 0.01%芸苔素内酯10ml + 99%磷酸二氢钾150g,兑水20-30kg。
-
抽穗扬花期 :预防赤霉病、锈病、白粉病,药剂配方同拔节期。
-
灌浆期 :防病害及干热风影响,同样使用唑醚·氟环唑,同时注意灌浆水管理。
-
-
叶面肥与灌浆水管理
-
孕穗至灌浆期喷施2-3次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增强抗逆性。
-
灌浆期需控制水分,避免渍涝导致干热风伤害。
-
三、农业管理措施
-
品种选择
- 选用抗病品种(如抗纹枯病、抗赤霉病品种),降低病害风险。
-
土壤管理
-
合理轮作(如与棉花、大豆轮作),减少病原菌积累。
-
改善土壤碳氮比,避免秸秆还田不当导致氮素缺乏。
-
-
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 及时发现病株并处理,发病初期喷施针对性药剂(如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多菌灵防治根腐病)。
四、特殊天气应对
-
赤霉病预防 :扬花期遇雨时喷施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阴雨天补喷。
-
干热风防护 :高温高湿时覆盖遮阳网,喷施叶面肥增强抗逆性。
通过药剂拌种、分阶段防治与综合管理,可有效控制小麦白穗病的发生,保障产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