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果园阿訇:中国伊斯兰教依赫瓦尼派创始人
马果园阿訇,名万福,经名努海,是中国伊斯兰教依赫瓦尼派的创始人。他出生于1849年,卒于1934年,是甘肃省东乡自治县果园村人,因他曾去麦加朝觐,穆斯林又以其地望尊称他为果园哈吉。
早年经历与教育背景
马果园阿訇出身贫寒,其祖父伊布拉黑麦和父亲达吾德都是清真寺经堂小学阿訇。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聪颖好学,初具宗教知识和阿拉伯文基础。
创立依赫瓦尼派
1888年,马果园阿訇前往麦加朝觐并求学,受瓦哈比运动的影响,他弃门宦而改宗“艾海里·逊奈”(遵经派)。1892年,他回到家乡,开始宣传其“尊经革俗”和“凭经立教”的主张,并联络了当时河州知名的“十大阿訇”,创立了依赫瓦尼派。
依赫瓦尼派的主张
依赫瓦尼派主张“一切回到《古兰经》中去”,提出了十项主张,包括:
- 不合念《古兰经》,一人念,众人听。
- 不高声赞圣。
- 做功课时不多捧手念。
- 不朝拜拱北。
- 不请阿訇聚众做“讨白”(忏悔)。
- 不提倡纪念死者忌日。
- 不用手传转《古兰经》为亡者赎罪。
- 不鼓励举行五功以外的副功。
- 处理教法问题,以易形为原则。
- 不能请人代念《古兰经》等。
发展与影响
依赫瓦尼派在20世纪40年代,在甘肃、青海、宁夏地方势力的支持下,在上述地区的伊斯兰教中确立了优势地位。该派在西北地区回、东乡、撒拉等民族中大力发展,主要分布甘、宁、青、新疆、河南、山东、河北及全国大部分地区。
马果园阿訇逝世后,河州一带的依赫瓦尼分为两派:一派以尕苏个哈吉为首,恪守原来宗旨,称为“苏派”,居多数。另一派以尕白庄阿訇马德宝为首,不执着于原来宗旨,称为“白派”。
结语
马果园阿訇作为中国伊斯兰教依赫瓦尼派的创始人,他的宗教改革主张和实践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尊经革俗”和“凭经立教”的理念,强调了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实践,为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