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白剂是一种用于提高物体表面明亮度或色彩亮度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纸张、塑料、织物和洗涤剂等产品中。以下是几种增白剂的配方和生产工艺:
荧光增白剂的生产工艺
荧光增白剂的生产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反应步骤:
- 异构化反应:将二苯乙烯类化合物与草酸反应,生成相应的异构体。
- 硫化反应:将异构体与硫醇反应,生成二苯并硫醇化合物。
- 脱硫反应:将二苯并硫醇化合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脱硫,得到最终的荧光增白剂产物。
液体增白剂的配方及生产工艺
- 配方:水2.8吨、三聚氯氰0.5吨、氨基苯磺酸0.475吨、DSD酸0.475吨、二乙醇胺0.305吨、螯合剂(EDTA-4Na)0.024吨。
- 生产工艺:
- 第一步缩合反应:加底水2.8吨,加冰约60块,降温至1°C,投入三聚氯氰0.5吨,分散60分钟。投入对氨基苯磺酸0.475吨,分散30分钟。滴加30% NaOH溶液约120分钟内加完,调PH值为2.0,在滴加液碱同时温度会上升,控制在5°C以下反应60分钟,控制在5°C以上反应60分钟,严禁超过10°C。
- 第二步缩合反应:加入DSD酸0.475吨,其中45分钟加完总量的95%,剩余5%的DSD酸在45分钟慢加完。在加DSD酸滴加30% NaOH溶液调PH值为4.2,加DSD酸10分钟后开始升温为60°C反应。
- 第三步缩合反应:二步缩合反应物DSD酸氨基检测消失后,一次加入二乙醇胺0.305吨,同时升温至90+2°C,滴加30% NaOH溶液维持PH9.1,保温反应3小时当PH值维持不变,不再继续耗碱时,可认为反应结束。在保温反应进行到2小时30分钟时,加入螯合剂(EDTA-4Na)0.024吨,作用30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增白剂的使用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过敏反应、肝脏负担加重等。在使用增白剂时,应遵循产品说明书上的用法和使用频率,并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含有增白剂的产品。
- 注意产品成分,避免使用含有有害增白剂的假冒伪劣产品。
- 对于敏感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女性、婴幼儿等),在使用含增白剂的产品前应咨询医生意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专业的化学制品使用建议。如需进一步了解或咨询,请联系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