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标志着冬季进入最寒冷阶段,但尚未到达极点。以下是关于小寒的详细资料:
一、基本信息
-
时间范围
每年公历1月5日至7日交节,具体日期可能因干支历差异略有不同。
-
位置与顺序
冬季第五个节气,位于大寒之前,属于“二九”末尾阶段。
-
天文特征
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此时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二、气候特点
-
寒冷程度
虽然名为“小”,但气温常低于0℃,部分地区甚至可达-18℃,民间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
-
物候现象
一候雁北乡:北方大雁开始迁徙;二候鹊始巢:喜鹊筑巢准备繁殖;三候雉始雊:野鸡因阳气回升开始鸣叫。
三、传统习俗
-
饮食习俗
部分地区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象征驱寒祈福。
-
农事活动
农民需防范冻害,做好越冬作物的保护。
-
民间谚语
-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
“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
-
四、文化内涵
小寒作为节气之一,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总结。其名称源自《逸周书·时训》,原指冬季初段的寒冷状态,后演变为二十四节气体系中的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