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食堂管理的标准及细则,综合多个权威文件整理而成:
一、基础管理规范
-
人员管理
-
食堂工作人员需持《健康证》和《厨师证》上岗,保持个人卫生,穿戴工作服、口罩等。
-
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定期体检(每半年一次)。
-
福利餐仅限在岗员工,非在岗人员需自行就餐。
-
-
食品安全管理
-
严格把控食品采购环节,建立供应商档案,实行索证索票制度。
-
食品加工前需检查新鲜度,发现变质食品立即处理,生熟食品分开存放。
-
餐具需经过高温高压(50-80℃)或远红外线消毒(管体380℃)后存放,保洁柜定期清洁消毒。
-
-
环境卫生要求
-
厨房保持清洁无积水、无油垢,抽油烟机定期清洗,地面无蜘蛛网。
-
餐厅区域设置明显标识,保持桌椅整洁,倡导勤俭节约。
-
二、操作规范流程
-
粗加工与清洗流程
-
生熟食品使用不同操作台,洗肉、洗菜水分开,工具定期消毒。
-
餐具需一洗(初步清洗)、二清(彻底冲洗)、三消毒(高温灭菌)、四保洁(专用保洁柜存放)。
-
-
食品加工规范
-
肉类需冲洗3次以上,青菜逐瓣清洗,烹饪后及时清理灶台。
-
菜品留样按规范执行,每餐留样量不少于125g,保存48小时。
-
-
餐具消毒管理
-
采用高温高压或远红外线消毒设备,确保温度达标(洗碗机50-80℃,烘干380℃)。
-
每日消毒后餐具需在保洁柜中存放,避免二次污染。
-
三、管理制度
-
物资管理
-
食材采购需比价后执行,建立库存台账,定期盘点。
-
设备维护记录完整,故障及时报修。
-
-
卫生检查与监督
-
每日自查,管理人员每周组织全面检查,记录存档。
-
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多次违规者严肃处理。
-
-
费用控制与公示
-
食堂经费专款专用,每月公布收支明细。
-
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降低采购成本。
-
四、应急管理
-
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
-
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消毒设备、急救药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以上标准需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建议参考《中小学食堂管理规范》等官方文件,确保合规性与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