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霉菌毒素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猪场问题,对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严重影响。以下是猪霉菌毒素中毒的主要危害:
危害概述
- 降低饲料营养价值:饲料被霉菌污染后,会导致其中含有的脂肪迅速变质,造成蛋白质消化率下降,使精氨酸和赖氨酸浓度降低,影响饲料代谢。霉菌还会导致饲料中的维生素稳定性减弱,同时导致所含的营养物质比例失衡。饲料受到霉菌污染后,气味和适口性变差,降低猪只的采食量。
- 影响机体健康:
- 免疫功能降低:猪霉菌毒素中毒使肝脏严重变性、坏死、肿大、质脆,而肝脏的损伤,导致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受阻,进而影响核酸的复制,干扰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生理机能,使其免疫组织器官活性降低、抗体生成减少,降低免疫应答。虽然免疫程序不变,但因猪群抗体水平上不去,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附红细胞体病等经常发生。
- 解毒功能减弱:霉菌毒素中毒时肝肾功能低下,处理排泄死亡的病毒、细菌崩解碎片及其代谢产物(如内毒素)的速率下降,致使它们在体液中延时、停留、积聚,引起机体中毒,而出现烦渴、呕吐、腹泻、厌食、脱水、尿频、急性间质性肺水肿等症状。。
不同类型霉菌毒素的具体危害
- 黄曲霉毒素:主要对猪的肝脏、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害作用,导致肝损伤、消化障碍和神经症状。
- 赭曲霉毒素:主要引起猪的肾脏损害,表现为猪只饮水量突然增多,频繁排尿,严重时出现血尿。
- 呕吐毒素:主要表现为厌食、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并引起免疫抑制。
- 伏马毒素: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和肝脏损伤,可能导致运动失调、瘫痪、呼吸困难等症状。
-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类雌激素作用,中毒后母猪常出现外阴红肿、假发情、屡配不孕等症状。
预防和治疗措施
- 预防措施:加强饲料卫生管理,避免使用过期、变质或受污染的饲料;保持饲料和环境的干燥清洁;定期检测饲料和猪体中是否存在霉菌毒素。
- 治疗方法:立即停止饲喂霉变饲料,使用优质全价料,并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霉素吸附剂;配合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维生素C等,促使体内残留的毒素尽快排出[1](@ref。。 。
通过了解猪霉菌毒素中毒的危害及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其对猪群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