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温病四大家是叶天士、薛雪、吴鞠通、王孟英,他们创立了温病学理论体系,突破伤寒论框架,提出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核心理论,并留下《温热论》《湿热条辨》等经典著作,拯救了无数瘟疫患者。
-
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传变规律,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其《温热论》奠定了温病学基础,临床注重透邪外达,用药灵活,如银翘桑菊饮等方剂至今沿用。
-
薛雪:专注湿热病研究,著《湿热条辨》,首次系统阐述湿热病机与治法,提出“湿热之邪,阻遏膜原”等观点,强调清热化湿需分三焦论治,对后世治疗暑湿、伏暑影响深远。
-
吴鞠通:继承叶天士理论并发展三焦辨证,著《温病条辨》,将温病分为九类,创制名方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他主张“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临床强调顾护津液。
-
王孟英:融合前人经验,著《温热经纬》,系统总结温病学说。他善治霍乱等急症,提出“暑必夹湿”观点,注重辨证与食疗结合,晚年仍坚持义诊,被誉为“半痴山人”。
这四位医家不仅医术精湛,更以家国情怀著称——叶天士无偿救治贫民,吴鞠通散财赈灾,薛雪高龄仍出诊,王孟英冒疫施药。他们的理论至今指导传染病防治,是中医史上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