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可观测的彗星主要包括C/2023 A3(Tsuchinshan-ATLAS)、12P/Pons-Brooks和144P/Kushida,其中C/2023 A3预计在2025年1月至3月最亮,12P/Pons-Brooks在2025年2月前后可见,144P/Kushida将于2025年10月达到观测峰值。这些彗星的可见性受轨道变化影响,需结合地理位置与天气条件规划观测。
C/2023 A3(Tsuchinshan-ATLAS)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南非ATLAS项目共同发现,预测亮度可达0.5至1等星,肉眼或小型望远镜均可能观测。2025年1月至3月期间,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可在黎明前东方低空捕捉其踪迹。该彗星轨道周期约617年,属于长周期彗星,尾部可能呈现蓝绿色光泽。
12P/Pons-Brooks是周期约71年的著名彗星,2025年2月将再次回归近日点。其亮度峰值预计为4.5至5等星,需借助双筒望远镜或天文设备观测。该彗星以活跃的冰核喷发闻名,可能出现突然增亮或形态变化,南半球观测条件优于北半球。
144P/Kushida属于短周期彗星,轨道周期约7.6年,2025年10月将抵达近地点,亮度预计达8.5等星,需使用专业望远镜观测。最佳观测时间为午夜至凌晨,天区位于金牛座与猎户座之间。该彗星尘埃尾较短,但核心活动稳定,适合摄影记录。
彗星观测需提前关注天文台动态数据,选择光污染少、视野开阔的地点。建议使用星图软件定位彗星实时位置,并避开满月前后时段以降低月光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