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肝病日(7月28日)是全球呼吁关注肝炎防治的重要节点,旨在通过疫苗接种、早期筛查和健康生活方式,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威胁。以下是关键科普要点:
-
认识肝炎类型与症状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皮肤发黄)和尿液深茶色。甲肝、戊肝通过污染食物传播,乙肝、丙肝则经血液、母婴或性接触传播。 -
预防胜于治疗
- 疫苗接种:甲肝、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
- 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生食,不共用针具或剃须刀。
- 高危行为规避:安全性行为,谨慎输血或使用血制品。
-
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
长期饮酒者、乙肝/丙肝携带者及家族病史人群应定期检查肝功能,早期发现可显著提升治愈率。 -
消除歧视与科学应对
肝炎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控制病情,日常接触(如共餐、握手)不会传播病毒,需避免社会偏见。
国际肝病日提醒我们:护肝需从日常做起,科学防治结合,才能实现“消除肝炎”的全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