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昼长达到全年峰值。 我国最北端漠河昼长近17小时,而最南端曾母暗沙仅12小时16分,南北差异达4小时40分钟。关键亮点:①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影子最短;②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③昼长计算遵循公式,赤道恒为12小时。
-
天文原理
夏至日地球公转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约北纬23.5°)的位置,北半球受光面最大。此时北回归线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90°,出现“立竿无影”现象。太阳轨迹最偏北,导致日出最早、日落最晚的组合(但受时差影响,实际最早日出和最晚日落可能不发生在夏至当天)。 -
纬度差异
昼长与纬度呈正相关: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夏至日仍为12小时;北纬40°(如北京)约15小时;北纬60°(如北欧)超过18小时;北极圈内全天24小时日照。我国漠河(北纬53°)昼长16小时56分,为全国之最。 -
时间与气候特征
夏至通常为6月21日,少数年份为20日或22日。此时虽昼长最长,但因地表热量积累滞后,最热天气出现在夏至后的小暑、大暑。北半球进入盛夏,南方高温多雨,北方雷阵雨频繁。
小贴士:夏至后可观察日落时间逐日提前,每周减少约3分钟。若在北回归线标志点(如广东汕头、广西桂平),夏至正午体验“立竿无影”更能直观感受天文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