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水、保供水等六大工程
三亚“六水共治”是系统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综合性工程,涵盖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六大方面,旨在通过系统治理提升水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内容如下:
一、治污水(攻坚主战场)
-
黑臭水体治理
针对城乡黑臭水体,通过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改善水体水质和生态环境。例如,三亚对抱坡溪流域排水管网进行提质增效改造,新建排水管道7.3公里,修复和清淤排水管道177.8公里。
-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化肥流失,保护土壤和水体质量。
二、保供水
-
水源地保护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管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确保水质安全。例如,三亚通过植被恢复、生态屏障建设等措施保护东岸湿地公园等水源涵养区。
-
供水设施升级
完善城乡供水管网,提高供水能力。如建设7.3公里排水管道并覆盖6处未覆盖区域,提升污水收集效率。
三、排涝水
-
雨洪调蓄能力提升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生态堤岸等设施,增强城市雨洪调蓄能力,减少内涝风险。
-
地下空间治理
开展地下管线排查整治,防止污水直排河道,提升排水系统整体效能。
四、防洪水
-
河湖堤防加固
对三亚东岸湿地公园等河湖堤防进行加固,提升防洪标准,保障生态安全。
-
洪水预警机制完善
建立健全洪水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五、抓节水
-
工业用水管理
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优化工业用水结构,降低水资源消耗。
-
公众节水意识提升
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全民节水氛围。
六、优海水
-
海洋生态保护
加强珊瑚礁、海草床等海洋生态修复,提升海水质量与生物多样性。
-
海水污染防治
严控陆源污染物入海,开展海水监测与治理,保障海洋生态安全。
实施成效与展望
三亚通过“六水共治”攻坚战,已取得显著成效,如东岸湿地公园成为市民休闲胜地,赤田水库水质显著提升等。未来,三亚将继续深化系统治理,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治的治水新格局,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生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