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六水共治”是指系统推进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这六项工作,旨在通过综合治理提升水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内涵如下:
-
治污水
加强城镇和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工业污染源治理,减少水体污染,改善水生态质量。
-
保供水
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完善供水设施,提升供水稳定性和水质达标率。
-
排涝水
建立健全排水系统,提升城镇排水能力,防范内涝灾害,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
防洪水
完善洪水预警机制,加强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降低洪水风险,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
抓节水
推广节水技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支持农业节水转型。
-
优海水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治理海水污染,提升近岸海水质量,支持海洋经济发展。
实施目标
-
短期目标 :两年内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三年内剿灭劣Ⅴ类水体;
-
中期目标 :到2026年实现省控国控断面全部达标;
-
长期目标 :系统治理水环境,推动海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实施路径
-
政策保障 :省委、省政府将治水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工程,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
-
项目驱动 :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190亿元,聚焦城乡统筹、分类施策,重点突破城市污水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等关键领域;
-
公众参与 :倡导全民节水、垃圾分类、河道保护等行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通过“六水共治”,海南旨在实现水环境质量根本好转,为建设自由贸易港提供生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