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县蚂拐节是壮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以祭祀青蛙为核心,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节日从正月初一持续至二月初二,包含找蚂拐、祭蚂拐、葬蚂拐三大仪式,穿插铜鼓、山歌、舞蹈等民俗活动,兼具神秘色彩与欢乐氛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活体现。
找蚂拐是节日的开端。正月初一清晨,村民敲铜鼓、吹牛角,结队到田间寻找冬眠的青蛙。最先找到青蛙的人被视为“雷王女婿”,成为节日首领,众人将青蛙装入竹筒“蚂拐棺”,抬回村中供奉于蚂拐亭。随后开展游村活动,白天孩童抬棺逐户贺喜,夜晚村民聚集亭下跳蚂拐舞、唱蚂拐歌,守灵祈福长达25天。
祭蚂拐是核心环节。正月十五,村民竖彩色蚂拐幡、摆祭品,由麽公主持祭祀仪式。铜鼓声与诵经声交织,村民通过蛙骨占卜年景:骨色金黄预示丰收,灰黑则需祈福消灾。东兰地区以山歌会为特色,男女对唱蚂拐功德歌与情歌;南丹侧重农耕舞蹈,再现人蛙共耕场景;天峨则以“跳”为乐,演绎狩猎、捕鱼等生产活动。
葬蚂拐将节日推向高潮。二月初二前,村民列队抬棺至蛙坟,麽公焚香念词,以红鸡蛋占卜运势,随后将新蛙安葬。葬毕,全村共享“蚂拐饭”,认为可祛灾纳福。夜晚火把巡游、篝火晚会通宵达旦,青年男女借歌传情,铜鼓声与欢笑声回荡山谷。
东兰蚂拐节融合自然崇拜与人文情怀,既是农耕文明的活态传承,也是壮族文化的集体狂欢。若想亲历这一奇俗,可关注每年正月当地各村的活动日程,感受铜鼓震天、火把如龙的震撼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