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湿热的气候孕育了丰富的地道草药资源,其中梅叶冬青、五指毛桃、广藿香、化橘红、巴戟天等兼具药用与食疗价值,既能清热祛湿,又可强筋健骨,是岭南养生文化的精髓。
梅叶冬青是广东凉茶的核心原料,其根(岗梅根)能清热解毒,亚洲沙示饮料的独特风味便源于此。新鲜益母草常用于煲汤,干品则是妇科良药,活血调经效果显著。三桠苦被称为“跌打王”,外敷可治虫蛇咬伤,内服能消暑清热。
五指毛桃被誉为“南芪”,补气不燥热,搭配鸡肉炖汤可健脾祛湿。巴戟天补肾壮阳,与枸杞乌鸡同炖适合体质虚寒者。牛大力补肝肾、强筋骨,与猪骨煲汤能缓解疲劳性筋骨疼痛。
广藿香是藿香正气水的原料,解暑化湿效果突出。化橘红止咳化痰,对烟酒过度引起的咽喉不适有奇效。新会陈皮理气健胃,既是药材又是粤菜调味灵魂。派潭凉粉草制成的凉粉糕清热解暑,还能辅助降血压。
广东草药讲究“药食同源”,日常可融入汤饮膳食。选择时需根据体质:湿热重者宜用木棉花、溪黄草;虚寒者可选巴戟天、春砂仁。注意孕妇及特殊体质者需遵医嘱,避免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