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和广东的分界线存在历史演变,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
一、古代至宋朝的分界
-
广信县为核心分界
广东与广西的分界线在历史上曾以 广信县 为核心。广信县是古代岭南地区的重要枢纽,其范围大致覆盖今广东封开县和广西梧州市一带,地处漓江与西江交汇处。
-
历史依据
汉武帝时期设立苍梧郡广信县,意为“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奠定了岭南交通枢纽的地位。
二、宋朝至清朝的分界
-
行政区划调整
宋朝时,广西和广东正式分为广南西路(广西)和广南东路(广东),分界线仍以广信县为基准。
-
后续变迁
明朝设省时,将海南岛、雷州半岛及广西海岸线划归广东,使广西成为内陆省长达500多年。1955年和1965年,广西北部边境曾两次划归广东,但1965年恢复分属。
三、现代的分界争议
-
自然地理分界
部分资料认为两广以 云开大山山脉 为自然分界线,该山脉横跨广东广西,是两广的重要地理标志。
-
行政边界争议
封开县(今属广东肇庆)与梧州市长期作为两广交界处,但明清时期分界线已调整为庆远县。目前官方未明确以具体山脉或河流为分界线,但广信县仍是历史上的重要分界点。
总结
-
历史分界 :以广信县为核心,古代至宋朝长期以此为界。
-
现代争议 :自然地理分界存在争议,但广信县仍是重要历史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