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旧称黄县,其名称由来与地理特征和历史事件密切相关,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名称起源
-
地理因素
黄县之名最早见于秦朝设置黄县时,因境内有黄水河穿流而过,且境内有黄山(黄水河畔的山脉),故以“黄”字命名。这一命名方式在清代《山东通志》中亦有记载。
-
历史事件
明洪武年间(1388年)修建的龙口墩(烽火台)是黄县名称首次正式载入典籍。传说该墩形似巨龙口,故得名“龙口墩”,后演变为“龙口”。
二、名称演变
-
历史沿革
-
秦朝设立黄县后,该名称延续了约2000年,直至1986年9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黄县,设立龙口市。
-
1950年黄县曾并入莱阳专区,1970年代属烟台专区,1986年改为县级市。
-
-
文化因素
-
黄县别称“芝阳”,源于北宋《卢山纪异》记载的传说:晋代道士卢童子食茯苓驾鹤升仙后,池水结冰形成“芝阳”(神座侧生异草)。
-
另有说法认为“黄”字源于春秋时期齐国黄国,因齐桓公封邑而得名。
-
三、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 :黄县是山东最早县治单位之一,见证了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历史变迁。
-
文化符号 :龙口作为黄帝故里、嫘祖故居,承载着丰富的华夏文化内涵。
龙口市“黄县”之名既源于自然地理特征(黄河、黄水),又蕴含历史事件(龙口墩、黄帝活动),是历史与自然共同作用的产物。